截肢少年684分考入清华:如何养出乐观的孩子,

摘 要

  大家好,我是窈窕妈妈。 高考落下帷幕,成绩也陆续放榜。 这两天,一名截肢少年闯入公众视野,霸占多个热搜榜单。 他叫周桐,今年高考,684分,全省排名171,数学和英语接近满分


大家好,我是窈窕妈妈。

高考落下帷幕,成绩也陆续放榜。

这两天,一名截肢少年闯入公众视野,霸占多个热搜榜单。

他叫周桐,今年高考,684分,全省排名171,数学和英语接近满分。

周桐火了,他的经历逐渐为人所知。


01

火爆全网的“截肢少年”

他来自安徽,和大多数留守儿童一样,爸妈在外打工,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。初中,就读于县级的寄宿中学,半个月回家一趟。

从小学到高中,他非常自律,也很上进,一直名列前茅。

因为成绩优异,高二时,有机会参加中科大少年班的选拔,未曾想到,意外降临。

一辆重型渣土车冲到绿化带上,周桐来不及躲开,车轮从他左腿碾压过去。周桐忍着剧痛冷静取下鞋带,扎住动脉止血,然后报警。


他没有叫苦叫疼,救护车上被提醒“千万不要睡过去,要咬牙保持清醒”,他也只是嗯了一声。

8次手术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,最终左小腿截肢,右腿损伤严重做了植皮手术。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让他自暴自弃,每次术后醒来,他都强烈要求看书学习。

医生都看不下去了,劝他别太累了。


养病期间他自学落下的科目,七个月后拄着拐杖回到学校,在同学、老师的帮助下,把功课全都补回来。

努力终有回报,成绩出来,清华大学回应:进清华没问题!

面对外界的赞誉,他不骄不躁,说自己只是普通的高中生。

被问及是怎么走出低谷的,他说:

“事情已经发生了,挽回不了,我只有向前看。我一直这样,比较乐观”。


02

乐观和悲观,区别有多大?

周桐让我想起那个火爆全网的8岁女孩。

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联赛开始,枪响,女孩刚起步,就重重摔在地上,同一时间其他选手齐刷刷冲出去,将她甩在身后。

出乎所有人意料,女孩立即爬起来追赶,一圈又一圈,距离逐渐缩小,最终超越其他选手,第一个冲过终点。


我惊讶她小小的身体爆发出巨大能量,也感动于一个8岁孩子的顽强坚韧。

前段时间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「论文致谢」看哭了很多人。

求学二十多年,他吃不饱穿不暖,走过很多路,吃过很多苦。先后经历爸爸酗酒成瘾、母亲远走他乡、奶奶去世 生活再苦再累都没有打倒他,他顽强和命运抗争,上下求索。


如今博士毕业,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。穿过荆棘丛生的黑暗隧道,过往的苦难都变成了勋章。

他在结尾写下:世事难料,未来还会面对更复杂的局面,我已经有勇气和信心,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。

面对困难,悲观与乐观造成心态差异,导致的结果也会不同。

江苏曾发生过一起9岁男童自杀案,原因仅仅是撞碎学校玻璃,害怕被惩罚。

我们没有权利谴责他脆弱,或许这在他眼里是天大的事。


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,实在让人无法忽视。有太多孩子面对不甘、委屈、挫折、选择自暴自弃、走极端、甚至轻生。

03

对抗挫折需要成长型思维

或许我们可以努力当个开明的家长、不让孩子受委屈、理解他的不甘,帮助清扫成长挫折。但这是一时的,随着孩子羽翼渐丰,他们总要独自去看外面的世界。

教孩子坚强乐观,才是最强有力的保护。


《终身成长》一书把思维分为两种模式——「固定型思维」和「成长型思维」。

拥有「固定型思维」的人一旦遭遇重大失败,觉得自己糟糕、没用,从而自暴自弃陷入泥沼不能自拔。

「成长型思维」的人相信失败是暂时的,所以不害怕犯错,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。

我们都希望孩子是后者,因为总有一天他们要独自迎接挑战,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积极情绪和抗挫折能力,帮助孩子成长为坚强乐观的人。


经常有读者留言问我:我家孩子内心很脆弱,为一点小事经常大哭,我也跟着崩溃,这样下去以后该怎么办呀?

事实好像确实如此,不少孩子吃不到零食,哭;不让玩游戏,哭;作业写不完,哭;作业写到太晚还是哭

这就代表孩子脆弱吗?我看不然。


坚强或脆弱、乐观或悲观主要是后天形成,现在培养都来得及。倘若你也迷茫,那不妨听听我的建议。

04

如何培养出坚强乐观的孩子?

✨尊重孩子天性

孩子的成长有无数种可能,没有千篇一律的模版。
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,我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,不攀比、不打压,允许孩子慢慢来。

王子刚学走路那会,胆子比较小,同龄的宝宝都能小跑了,他每次只敢走两三步。我不着急,因为对他来说每迈出一小步都需要勇气,他已经很棒了。

每次走完我都轻轻拍拍他,说句“你真棒”。直到某天,他小跑着扑到我怀里,学着我的样子温柔拍我后背,我知道他想告诉我:妈妈你看,我成功了。

✨教孩子正确认识负面情绪

很多父母会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告诉他“你要坚强、不许哭”。这种近乎口号式的“洗脑”其实没什么用,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,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
允许孩子有悲伤的权利,教会孩子正视负面情绪然后重新振作,才会真正让他变得坚强。

王子刚学说话时,能够感知一些情绪,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帮助他认识情绪。

比如,他看不到我的时候会大哭,我会问他,“宝宝是不是害怕看不到妈妈啦?”他会撇着嘴委屈地点点头;

有时他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很生气,我会理解着问“宝宝是生气了吗”,然后告诉他生气的时候应该怎么跟我沟通,哭闹是没用的。

如此,下次他有情绪、有需求就不会哭闹,而是直接告诉我。


✨回应孩子需求

日本有一个模特叫绫乃,她经常呼吸困难、身体颤抖、甚至晕倒,严重影响工作。

她患有双向情感障碍,这与她父母有关。

小时候,父母从不重视她的需求,对她说过最多的话就是“你要听话、你要懂事”。

她只能不断压抑自己,最终患上心理疾病。

坚强不意味着一条道走到黑,学会求助很重要,前提是我们要回应孩子的需求。

还记得那个在猪肉店跳芭蕾舞的女孩吗?如今她已经跳上了中央电视台。


不管是在猪肉店练习,还是面对专业老师进行更严苛的训练,这个小姑娘都坚持下来,背后动力源自她父母。

她想要练舞房,爸爸一根根搬木头搭建;她需要协助,妈妈就利用卖肉的空隙,帮她压腿、打拍子。

妈妈说:知道她喜欢,大人就得帮她。


善于发现孩子的需求,给孩子适当的支持,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强大的内心。

例如:孩子情绪低落,要特别留意孩子最近有什么心事;做事没动力,就要想想他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,给出引导和帮助。

✨避免过度保护

被过度保护的孩子,面对挫折会更容易放弃。

很多家长喜欢以孩子还小为借口,大包大揽帮孩子完成,错过养成孩子独立、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期。

这方面,婆婆就没少让我头疼。就在刚刚,孩子认认真真组装玩具,婆婆觉得孩子动作太慢打算直接上手,被我果断阻止。

只有孩子亲自感受失败、努力克服困难,才更能体会成功的快乐。我们只需要在他焦躁不安时,陪着他、鼓励他继续尝试。


孩子遇到困难,产生负面情绪,提醒孩子“情绪小怪兽很快就会消失,可以有负面情绪,但是不要深陷其中。

✨乐观的父母才会养出乐观的孩子

孩子的很多问题讨论到最后,都会落在家长身上。

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想要培养出乐观的孩子,家长也要具备与困难并肩的勇气。

在我看来,整天在孩子面前自怨自艾的家长,大概率养出坚韧不拔的孩子。

白岩松说,父母的思想都会变成孩子的性格,也会改写他的命运。

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责备;也不在他跌落谷底时讽刺。

不管成功还是失败,我们都与孩子站在一起。

只有这样,当孩子遇到人生下一个寒冬,才会坚信冰雪消融、柳暗花明。

转发、在看,愿更多父母能明白这个道理。

新闻资料参考:

视频采访:澎湃新闻

红星新闻专访:《对话684分截肢少年:过去挽回不了只有向前看》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